<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国外战时城市人口疏散的基本做法

        发布时间:2018-03-20 09:44 信息来源:市人防办
         

          世界主要国家由于国情和国家幅员的不同,对在现代战争中城市人口疏散的基本政策也各有所不同,大体有以下三种疏散措施:

          一是积极推进疏散。如美国规定,城市人口应急疏散比例一般为70%~80%,少数城市为80%~90%,拟将居住在大城市和军事目标附近的3300个高危险区内,约占总人口数2/3的居民疏散到非危险区。又如,前苏联规定,城市人口应急疏散的比例为70%~90%。要求战前将城市坚持生产的工人疏散到城郊附近便于上、下班的地方,其他人员转到非目标区。对工业设施实行分散配置。在第八个五年计划期间,将1300个新的工业设施中的60%,配置在不超过10万人口的城镇和居民区。

          二是视情况实施部分疏散。如法国拟视情况将港湾地带、交通枢纽和重要工业地区周围的居民疏散到非危险区。又如,瑞士拟从疏散地区物资生活供应、疏散道路、工具等因素考虑,疏散总人口50%。

          三是原则上不疏散。北欧诸国如瑞典、芬兰、挪威、丹麦,都是世界上民防建设发展最好的国家。在历史上它们也曾把疏散作为一项重要政策。但目前,这些国家都主要倚重掩蔽措施,而疏散只居于次要的、辅助的地位。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这些国家幅员较小,在遭到核袭击时,全国各地所面临的核效应威胁是很接近的,因而没有疏散的回旋余地;另一方面,这些国家技术先进,经济发达,经过多年建设,高抗力的民防掩蔽部已可以掩蔽全国绝大部分居民。有些大城市,掩蔽空间已超过了城市常住人口的需求,如芬兰的赫尔辛基,目前有约4000个掩蔽部,能掩蔽53.6万人,比该市常住人口数还多10%。还有一些国家认为,疏散扰乱了原来生活、生产物资的供应渠道,易造成社会恐慌和混乱,因此,不主张采取疏散的措施。如德国规定,原则上要求每个居民在原地不动。

        (责任编辑:王絮)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