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关闭

        市政府工作部门

        县区、开发区

        东丰县 东辽县 龙山区 西安区 经济开发区
        当前位置:首页>>信息公开>>工作动态

        辽源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开展“水、地、空一体化”饮用水源地环境应急执法演练

        发布时间:2022-10-31 09:37 信息来源:辽源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

          为全面提高突发生态环境事件的应对能力,检验生态环境应急执法体制机制的响应水平,近日,辽源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在杨木水库饮用水源地开展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执法演练。

          本次演练采取以演代练方式,重点检验各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力量、任务划分、组织保障及物资、装备、器材的准备情况。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姜俊、副局长陆海林、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支队长杨晓军、市水利局副局长关晓东等领导参加现场观摩。
          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市水利局水库管理中心、水务集团、市疾控中心等五支队伍参加了演练。本次演练模拟杨木水库水源地取水口上游5千米处,漂来一条不明液体漂浮带,可能引发水质污染的突发环境事件为背景。针对此突发事件,开展应急演练,确保水库饮用水水质安全。同时,运用水库地面监控系统和无人机巡查“水、地、空一体化”手段,开展违法问题调查取证工作。
          上午9点40分演练正式开始。市生态环境局接到杨木水库管理办公室预警电话后,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应急大队立即向局长姜俊汇报,姜俊委托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组织相关工作,成立环境应急执法指挥部,同时成立专家领导小组,并下达应急指挥命令。图片
          各部门收集所有相关信息后,立即向指挥部进行了汇报,经由专家组分析后决策,成立了水库地面监控中心调度组、两个无人机巡察组、四个地面巡查组,污染物调查组、污染物控制组、风险防范组、现场监测组、后续处置组,立即赶赴现场进行现场处置。
          演练过程中,各小组按照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各司其职。水库地面监控中心与无人机联动,2名无人机操作人员按照指挥要求,设置不同路线在不同高度和位置定点、定高飞行,实时拍摄影像,并将影像信号通过卫星4G网络同步传送回到地面监控中心,实现了对应急处置现场人员的可视化指挥。现场组同步开始驾船将围油栏铺设在油污漂浮带周围,围聚油污防止其快速扩散。同时,环境应急监测人员开始布设点位,利用便携式快速监测设备,通过即时监测现场水面油污种类和浓度,分析和判断库区环境受污染程度,为下一步应急处置决策提供技术支撑。事发3小时后,杨木水库上游油污漂浮带被成功打捞清理,大部分污染物已打捞上岸,油污漂浮带围截工作基本完成,根据最新监测数据,水源地水质恢复正常。本次因油污漂浮带造成的环境污染已基本消除,根据《辽源市杨木水库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应急终止条件,终止了本次事故的应急响应。接下来,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全体人员配合水库管理中心做好打捞污染物的处理工作,防止二次污染。  
          通过本次应急演练,检验了我市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尤其是采用了“地、水、空”远程协同一体化的新型技术手段,提高了各单位指挥人员处置环境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效率,促进了各参演单位之间的协作配合,锻炼了相关人员环境应急处置能力,达到了预期目的,为今后应对和处置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提供了宝贵经验。
        (责任编辑:徐春妮)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