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活力辽源>人文历史>建置沿革

        历史沿革

        发布日期: 2013-11-27 11:20 信息来源: 市方志委

           

           

           

           

          清朝康熙年间,辽源境内正式划为盛京围场,直到光绪四年(1878年),盛京将军曾祺以“鲜围场地多被流民私垦”为由,向清廷奏请开禁。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经奉天军督奏请,在今辽源境内西部、东部各建置一县,西部称西安县,东部称东平县,隶属奉天省海龙府。西安县城原拟建在老虎嘴子,后改在大疙瘩西侧(今龙首山)设置。大疙瘩在围内层峦叠嶂,绣壤相错;有山谷之险,足以控制四方;又通途畅行,居民已聚。因此,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奉天军督曾祺、咨商荒务大臣廷杰,改勘城基于大疙瘩山,西至半截河,南至东辽河,北至半截河,方圆l里,面积541亩。将全县9个半围划为4保16社。

          光绪三十年(1904年)三月,知县贵良到任既添修衙署、复倡本城商民捐造城门(即东吉、西宁、南康、北寿四门)。东平县始划乡牌,设置保甲,将全县22围划20个乡、12个镇、248个村屯。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奉天省改为辽宁省,西安县隶属辽宁省。

          1912年,成立西安县、东平县行政公署,隶属辽宁省管辖。

          1914年,废除海龙府。6月,辽宁省改为奉天省,西安县、东平县归奉天省辽沈道管辖,同年3月东平县改名东丰县。

          1920年,西安县、东丰县归奉天省直属。

          1926年,西安县、东丰县由三等县升为二等县。由于土地大量开发,人口再次大增,成为奉天省闻名的农业集散地。随之,县城各种店铺门房相继建立。

          1929年,东北政务委员会成立,实行省制,改奉天省为辽宁省,西安县、东丰县直属辽宁省管辖。

          东北沦陷时期,西安县、东丰县先属伪奉天省,后属伪四平省。

          1945年8月31日,拟将西安县更名北丰县,但未被推行,仍称西安县。1945年11月至1 946年1月属辽北省第三专署。1946年2月属辽北省二专署,5月属中共辽宁省分委二专署。

          1947年西安县、东丰县获得解放。1948年7月,划归辽北省第三专署。

          1948年10月15日,中共辽北省委决定建立西安市。属辽北省直属。原西安县城区和矿区划为市辖范围,同时成立西安市人民政府,与西安县首次分设。

          1949年先属辽北省,5月1日后隶属辽东省。同年7月,西安市改为辽东省政府直属市。

          1952年4月3日,因西安市与陕西省西安市重名,更名为辽源市。1954年6月,辽东省撤销,辽源市和西安县、东丰县划归吉林省通化专区管辖,辽源市仍为省直属市。1956年8月1日,西安县更名为东辽县,改由吉林省怀德专区管辖。

          1958年,辽源市划归吉林省四平专区代管。东辽县、东丰县划入四平专区管辖。

          1959年3月23日,经国务院批准,吉林省政府决定撤销东辽县,将原东辽县的行政区划并入辽源市。

          1962年5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恢复东辽县建制。

          1969年5月14日,经吉林省革命委员会批准,撤销东辽县建制,其行政区域仍划入辽源市管辖。

          1976年1月22目,经吉林省革命委员会批复,恢复东辽县建制。2月1日,市、县分开办公。

          1980年1月29日,根据国务院【1980】27号文件;关于吉林省东辽县与辽源市合并的批复,将东辽县行政区域划入辽源市。辽源市仍属四平地区代管。

          1983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辽源市升级为地级市。10月,恢复东辽县建制,隶属辽源市管辖(市、县四合四分)。

          1987年l月7日,东辽县人民政府驻地由辽源市迁至白泉镇。

          1988年,辖4个县区,14个街道,13个镇,29个乡,共56个乡级政区。

          1998年,辖4个县区;14个街道、13个镇、32个乡,共59个乡级政区。

          2002年,辖4个县区,14个街道、25个镇、20个乡,共59个乡级政区。

          2004年,辖4个县区,14个街道、22个镇、15个乡,共51个乡级政区。

          2005年,辖4个县区,14个街道、22个镇、7个乡、1个民族乡,共44个乡级政区。

          2009年,辖4个县区;14个街道、23个镇、6个乡、1个民族乡、共44个乡级政区。

          2011年11月撤销西安区6个街道,设立12个社区。共辖4个县区,8个街道、12个社区、23个镇、6个乡、1个民族乡,共50个乡级政区。

          2012年6月,撤销龙山区8个街道,设立18个社区。共辖4个县区,30个社区、23个镇、6个乡、1个民族乡,共60个乡级政区。

        (责任编辑:王施棋) [纠错]